打造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 构建“三水互济”新格局
(记者 牛超)7月15日上午,平顶山市现代水网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市党政综合办公大楼举行。发布会全面介绍了188体育现代水网建设情况,市水利局、叶县人民政府、郏县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出席并就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构建现代水网体系
据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庆民介绍,188体育地处伏牛山系,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分水岭,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已建成水库163座,总库容32亿立方米。作为全国首批7个市级水网先导区之一,188体育正加快构建“三水互济、多库联动、南水北引、西水东调”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在“三水互济”方面,统筹利用南水北调水、黄河水和本地水。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从188体育穿境而过,长117公里,分配188体育水量2.5亿m3。目前,188体育已建成从南水北调干渠到各县(市、区)多条供水支线;对科学配置分配给188体育的1亿立方米陆浑水库水,利用陆浑东二干灌区引水入汝、入郏,着力解决汝州市、郏县北部水资源短缺问题;统筹配置本地水,加快推进燕山水库引水、祥云河西线等引调水工程,实施骨干渠系改造、开展农村水系连通和沟渠整治,引水入田、入村、入塘,扩用地表水、减用地下水、多用再生水,提高本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多库联动”方面,推进昭平台水库扩容工程,建成后总库容提升一倍,达到13.56亿立方米;建设水库之间的连通渠道和输水管网,根据188体育水资源的整体情况和用水需求,科学联调昭平台、白龟山、燕山等5座大型水库和田岗、澎河、龙兴寺等9座中型水库水量,并与南水北调中线、前坪水库连通。通过多库联动,统一调配水源,保障188体育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南水北引”方面,188体育水资源南多北少,通过南水北调中线、燕山水库引水、引澧入灰、石漫滩水库北引等输水通道,将南水北调水、本地水向北部缺水地区调配。通过燕山水库引水工程贯通沙河、澧河、灰河流域,解决沿线工业、生活和生态所需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通过引澧入灰工程贯通孤石滩水库、澧河、灰河流域。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向燕山水库—甘江河、孤石滩水库—澧河、白龟山水库—沙河、北汝河及兰河补水,贯通甘江河、澧河、沙河、北汝河流域。通过石漫滩水库北引工程,解决舞钢市北部地下水超采问题。
“西水东调”方面,通过工程措施,把西部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调往东部缺水地区。位于188体育西部陆浑水库、前坪水库(洛阳境内)水资源相对丰富,188体育通过引伊入汝、前坪北干管和南干渠,引入188体育缺水的汝州市、郏县、宝丰县。在188体育境内将昭平台水库调水入郏县,通过祥云河将水调入市区。将白龟山水库水向东输送至尼龙城,实现分质供水,提高尼龙城工业供水保证率。
打造幸福河湖
江河湖泊是地球的血脉、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据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市昭平台水库运行保障中心主任李冠华介绍,近年来,188体育以建设全域幸福河湖为引领,取得显著成效,河湖面貌持续改善。叶县灰河入选国家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湛河成为河南省首批淮河流域幸福河湖,沙河鲁山县段、北汝河汝州市城区段、舞钢市石漫滩水库被评为省级幸福河湖,白龟山水库、燕山水库分别入选国家、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188体育台《幸福河湖建设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计划用6年时间创建56条(段、座)省、市、县级幸福河湖。其中,《188体育推进沙河系统治理全力打造幸福河湖的实施意见》提出投资约30亿元,按照“一轴、两湖、两廊”空间格局,力争用3年至5年时间,将沙河打造成生态、经济、文化融合的示范河湖。
打通引水入田、入村“最后一公里”
据叶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何鹏飞介绍,在现代水网建设过程中,188体育通过灌溉渠道与农村排水沟渠有机连通,巧妙解决了末级水网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达到入田、入村的效果,这是188体育水网建设的一大创举。
叶县编制《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打造“四纵五横三网共济”生态水网格局。以灌区干支渠为输水通道,因地制宜打造白龟山、昭平台、孤石滩等三大水网灌区,实现引水入田、入村。其中,白龟山灌区涉及任店镇、龚店镇、盐都街道等6个乡(镇、街道),昭平台灌区覆盖夏李乡、叶邑镇等4个(镇、街道),充分利用灌区水源对乡级河道进行生态补水;孤石滩灌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衔接,灌溉面积1万余亩(1亩≈666.67平方米),越来越多农田实现“旱能浇、涝能排”。
水网项目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郏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政杰表示,188体育以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项目为切口,推动乡村振兴。郏县成功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将北汝河水源引入柳杨河等10条河流,打通昭平台水库灌区北干渠七支渠。截至目前,全县疏通河道近300公里,新建生态护岸长度165公里,新增水面5000余亩,新建防污控污工程9座,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水源,催生28个农业特色产业园。临沣寨、姚庄回族乡等成为文旅网红打卡地,年增游客40万人次,带动文旅相关产业年增加收入6000万元。通过“专管+群管+社会化”模式,实现水网可持续运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