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

图片
  •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579217291/2025-00001
  • 发布日期
  • 2025-08-04
  • 主题分类
  • 水产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高温期间水产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发布日期:2025-08-04 浏览次数:浏览

ー、高温期间鱼类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一)加强水质管理

1.合理增氧。适时使用增氧机,特别是晴天中午(11:00- 15:00)开启叶轮式或涌浪式增氧机,促进上下水层交换,打破高 温导致的水体温度分层,将表层高溶氧水带入底层,将底层产生 的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出来。凌晨开增氧机直至日出,防 止夜间缺氧浮头。高温天出现台风、暴雨时,保持全天持续增氧。

2.提高水深。通过池塘补充外源水,提高水深(建议1.8米 以上),增加池塘下层水体载鱼量。选择早晚凉爽时段少量、多 次加水。避免中午高温时大量换水,造成水温、pH剧烈波动,引 发鱼体应激。建议通过设置生物浮床,种植空心菜、水花生等植 物,降低池塘水温。

3.严控水质。高温加速残饵粪便分解,极易导致氨氮、亚硝 酸盐超标,需增加水质检测频次(建议每周2-3次)。出现水质 超标应立即采取换水、增氧等措施。

4.应急储备。定期检查调试增氧机、发电机,每亩水体常备 不少于1斤化学增氧剂(过碳酸钠、过氧化钙等)应对突发停电 或极端缺氧。水体溶氧低于3mg/L时预警并启动应急方案。

(二)科学合理投喂

1.调整投喂策略。在早晨和傍晚水温相对较低时投喂,中午

水温高时鱼摄食差、消化负担重,易引发肠炎。高温天气可少量 多餐,适当增加投喂次数,减少每次投喂量。

2.提升饲料品质。选用优质、易消化饲料。饲料中适当添加 维生素c等,增强鱼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三)强化日常管理

1.增加巡塘频次。凌晨至黎明时段鱼体易缺氧,傍晚时水质 易超标。巡塘应关注鱼类有无浮头、离群独游、体色异常等现象, 检查水质变化和设备运行状态。

2.记录关键数据。详细记录水温、溶氧、pH值、氨氮、亚硝 酸盐、投喂量、用药情况、死鱼数量及症状等,便于分析问题和 追溯。

3.减少人为干扰。高温期间尽量避免拉网、转塘、大量换水 等强烈刺激鱼类的操作。如必须操作,选择凉爽时段并提前做好 抗应激准备(提前停食、做好消毒等)。

(四)精准防控病害

1.预防为主。高温天气是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害的高发 期,通过科学投喂和良好环境管理提高养殖动物自身抵抗力,避 免频繁拉网或换水量过大引起应激。

2.科学用药。适时做好水体消毒工作。发病时到执业兽医处 就诊,及时准确诊断病因。

3.及时处理。发现塘口异常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按照<<病 死水生动物及病害水生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范>>(SC/T

7015-2022)对病死、濒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扩散和二 次污染。

 二、高温期间河蟹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1.加水换水。适当提高水位,降低下层水温,蟹池环沟水位 应保持在1.2—1.5米。每隔2天左右加注新水一次,在后半夜或 凌晨温度较低时采用多点冲水方式加水,避免将底质冲起,达到 增氧和调节水质的双重效果。切勿加水过满,以防暴雨时漫塘。

2.管草护草。好的水草是河蟹安全度夏的关键,高温期要做 好保草、护草、养草工作。要及时刈割露头水草,保持水草在水 面下20—30厘米;及时将无生命活力水草打捞出池。对缺草、少 草的河蟹养殖池,采用生物浮床形式移植部分水花生、水葫芦等, 可起到较好的水质调控作用和遮阴效果。水草的总面积要占池塘 面积的60%左右。

3.合理投喂。高温季节投喂时间一般选择在太阳落山时。水 温高时,要提高植物性饵料的投喂比例,并降低投饵量。水温控 制较好的塘ロ 可适当提高动物性饵料投喂比例。投饵量以两小 时吃完为宜。

4.科学增氧。蟹池应配备立体增氧系统,如微孔增氧设备和 水车式增氧机搭配。开机时间一般为每天21点至次日8点,如遇 阴雨天或傍晚雷阵雨天气,可提前开机。高温天气河蟹在底层躲 避,中午尽量不开机。

5.调水改底。高温加速有机物的分解,易造成水底环境恶化。

定时监测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水质指标,定期使用有益微 生物制剂等改善水质。降雨后及时做好调水工作,维护好养殖水 体。不得使用含氯和耗氧型底质改良剂;当pH、氨氮较高时,不 得使用生石灰调水改底。

6.加强巡池。高温时容易发生蟹池缺氧,需密切注意河蟹的 反常行为,如清晨或傍晚大量河蟹聚集在池塘岸边,受到惊动仍 不下水,说明池水缺氧,需立即增氧、换水。巡池应注意观察河 蟹摄食状况、蜕壳数量,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敌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