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

图片
  • 发文字号
  • 平政数党〔2024〕1号
  • 索引号
  • szwfwhdsjglj/2024-00001
  • 发布日期
  • 2024-01-03
  • 主题分类
  • 规划信息
  • 体裁分类
  • 报告
  • 服务对象
平顶山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188体育2023年全面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4-01-03 浏览次数:浏览

平顶山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188体育2023年全面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委:

2023年以来,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紧紧围绕市委188体育的正确决策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3553”工作布局,坚持四个二,突出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城市建设两条主线,围绕创建一证通办新标杆和打造智慧城市新标杆两大目标,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两张清单,履行双周例会制度,推动各项工作稳中向好,为建设现代化鹰城提供有力支撑。现将2023年全面工作报告如下:

一、聚焦政务服务一件事,推动政务服务迈向新台阶

(一)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智慧化。一是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印发《188体育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整改工作的通知》(平审改组办〔20235号),梳理形成《平顶山市模板问题事项清单》,要求相关单位做好政务服务事项要素模版的使用和同步更新,进一步提升办事指南精准度。印发《188体育做好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维护工作的函》,要求涉及有关市直单位对照《未按照河南省基本目录调整事项清单》,进行事项确认和调整,确保发布库事项与事项清单一致,更新事项库中业务办理项最新模板信息,落实线下窗口同步实施。2023年以来,共进行8次检查维护,涉及31个部门752项事项,事项名称及依据变更34项、国家目录变更229项、事项取消47项、放权赋能调整26项、调整业务办理层级134项、调整业务办理项名称及层级21项、新增事项238项、修改事项类型23项。二是压缩政务服务办事时限。印发《188体育征求<平顶山市2023年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压缩清单>意见的通知》和《188体育征求<平顶山市2023年政务服务事项特殊环节承诺时限清单意见>的通知》,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压缩和政务服务事项特殊环节实行清单化管理,明确总承诺办结时限。对市本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逐项进行业务流程优化,承诺时限压缩比达到90.9%。制定并发布《2023年平顶山市级政务服务收费事项清单》,包含市级政务服务事项中11个部门的264项政务服务收费事项,涉及347项收费项目,经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后以清单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持续深化全豫通办”“跨省通办。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我局调整出台《平顶山市跨省通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涉及政务服务事项458项,其中个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244项,较去年调整新增47项;法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214项,较去年调整新增81项。梳理市级《全豫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涉及政务服务事项297项,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区工作开展情况公布了本级清单。建设集可视、可达、可管、可批、可督功能于一体的市豫正通平台,目前项目已经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稳步推进政务服务“应进必进”。一是抓住“关键人”“关键事”。印发《188体育抓好“关键人、关键事”推进政务服务“应进必进”工作的通知》,对各县(市、区)政务服务提出具体要求。落实市长调研精神,就政务服务“关键人”“关键事”,加强对窗口首席代表的管理,积极解决“体外循环”问题。二是开展全面调研和专项暗访。针对县(市、区)实体大厅建设、“有诉即办”窗口运行情况、政务服务“好差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等工作进行调研和督导。印发《188体育实体政务服务大厅暗访专项行动方案》(平政数〔202340号),召开188体育实体政务大厅暗访工作启动会,在188体育开展政务大厅暗访专项行动,通过发现问题、整改提升、巩固落实,不断提升188体育各级政务大厅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督促问题整改。对县(市、区)应进必进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推动实现188体育三个无审批;持续推进乡镇(街道)规范化建设,要求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厅内悬挂办理事项清单,统一设置工作人员工作牌、办事指南、一次性告知单。出台《188体育印发平顶山市政务服务“应进必进”工作方案》及《平顶山市政务服务“应进必进”和“一证通办”工作推进计划方案》,收集各市直单位自查报告,对涉及20家部门梳理出728项问题清单。印发《188体育反馈政务服务应进必进工作存在问题的通知》,对涉及部门召开专项问题反馈会,积极推动事项、环节、人员等方面整体进驻完毕。组织召开188体育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双周工作推进会,对未完成整改的单位形成问题清单,起草《188体育政务服务“应进必进”工作完成情况通报》,与市放管服对接,印发通报。

(三)深入开展“四电”建设工作。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印发了《平顶山市加强“四电”建设应用和互通互认推进“免证办”“一证通办”工作方案》(平“放管服”组办〔20232号),明确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等,编制任务清单。同时,针对开展的具体改革工作,出台专项实施方案。目前,正在联合各相关部门起草推进可信电子材料四电改革中应用的相关制度,为四电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扎实开展平台建设。建设政府侧电子签章平台,实现政府侧规范标准电子证照的制作;建设电子材料库,实现规范标准电子证照之外材料和所有审批结果的电子化;建设群众个人侧电子签名等平台,实现个人办事申请材料的电子签名、问答式智能填写电子表单、群众真实性备案材料的自行归集。依托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开展系统对接,完成与市统一受理平台、一件事一次办平台、自助终端、微信公众号、工改、不动产等系统的接口对接,实现“四电”支撑能力向移动端、窗口端、PC端、自助端透出。目前,四电平台共计制发政府侧电子印章1900余枚,制发电子证照107185余万张,实现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产权证明等130余类电子材料、电子证照的免提交,支撑528个事项免证可办。三是创新推出可信电子材料。我局建设完善电子材料和电子签名系统,并与手机端、线下综合窗口柜台综合一体机等终端互联互通,通过运用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等技术,实现手机端和线下综合窗口端电子材料生成、归集功能,后续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便可在线调用,做到办事材料免提交或只需提交一次。四是梳理高频民生实事。全面梳理188体育政务服务事项,从发生率、群众关切等角度切入选取应用场景,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目前已在全省率先实现新房办证、维修基金征缴、水电气暖过户等10余个场景的材料零提交。全省四电现场会在188体育召开,“3711”工作经验在全省数字政府建设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四电工作作为河南省唯一案例被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简报刊发。五是全面开展对接调研工作。经初步统计,188体育政务服务事项共需3818项材料,其中政府部门核发的审批结果(含证照、材料及证明)共609项,个人或第三方出具的材料共3209项。我局通过调用电子证照、数据共享核验、实施告知承诺、群众自我归集、运用行政协查等五种免交材料方式,细分每份材料的共享方式。截至11月底,共与9家单位进行了对接,共计963项政务服务事项,年均办件量50件以上的为161项。通过以上五种方式,可实现年均50万份纸质材料免提交。

(四)加快实施“一件事一次办”。建立线上线下市县一体的“一件事”应用系统。通过引导式情景化方式,实现个性化精准告知,动态生成申请材料清单,实现一件事内多事项点餐式一次性告知及办理;申请材料实现按照不同办事情形组合、去重生成“一套材料”,系统自动分发至不同审批部门;电子表单实现“多表合一表、一表拆多表”,支撑企业群众办事提交“一表”、不同部门后台业务多表审批。部门协同实现多部门联办一件事,各部门办理过程可视化,审批结果可共享,解决跨部门协同办理信息难以同步的痛点。20236月份,完成了平顶山市一件事系统挂载到省政务服务网的对接工作,实现了省级政务网、市、县均可受理一件事事项清单。截至目前,188体育一件事一次办系统共配置了88个主题一件事,包含个人和法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并陆续上线了移动端一件事、综窗一件事、网厅一件事,系统应用成效良好。达到多个事项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实现了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

(五)全面规范“有诉即办”。出台《188体育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有诉即办”工作的通知》(平政数〔202313号),明确政务服务有诉即办诉求响应工作范围,建立健全受理、交办、办结、反馈、回访的闭环工作机制,完善有诉即办工作台账,持续推动有诉即办走深走实。规范化设置运行有诉即办专区(窗口),截至目前,市、县、乡三级大厅共设立有诉即办窗口162个,覆盖率100%,共受理企业和群众有诉即办事项446件,即时受理率100%,事后回访群众满意率100%,真正做到有诉即接、有诉即应、有诉即办。持续提升政务服务好差评,出台《188体育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的通知》(平政数〔20237号)。积极推动评价二维码应设尽设,平顶山市静态二维码申领数量1887个,实现市、县、乡三级服务场所评价渠道全覆盖。开展188体育政务大厅暗访工作,推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好差评工作。截至目前,共收到有效评价数将近347万条,差评数14个,差评整改率100%

(六)不断提升服务质效。一是推动“一证通办”工作纵深发展。为打造“一证通办”标杆城市,我局从各单位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需要的材料和产生的结果入手,建立一一对应关系,通过数据共享订阅和“四电”互通互认等方式,使“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相关材料的免提交。在此基础上,依托“豫事办”APP平顶山分厅,在全省率先开通住房维修资金缴存服务;依托微信公众号上的指尖办服务模块,实现不动产、医保、公积金、国家电网、公交公司等部门事项在移动端自助办理。成立加快推进电子证照等四电建设应用和互通互认工作专班,到2023年底,实现市本级150项政务服务事项一证通办。二是创新便民举措。在市县两级大厅政务大厅设置潮汐窗口,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避免办事人员等待时间过长,缓解窗口压力;在市政务大数据中心新增自助体检机,为市民办理70岁以下驾驶人期满换证体检服务,不断满足群众的个性需求和办事体验;推动宝丰县创新建立万人助万企企业项目绿色通道服务机制,成立全省县区首家企业群众政务服务满意度回访中心;推行咨询服务、全程代办、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以及绿色通道服务,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三是开展政务服务进社区、进园区、进企业、进商圈活动。聚焦群众和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企业开办和工程项目办理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开展政务服务进社区、进园区、进企业、进商圈工作,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政务服务相关政策宣传、答疑解惑、现场受理、帮办代办等服务工作,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实现政务服务“零距离”,分别到常绿集团项目部、湛河区问题楼盘“绿馨花苑”项目和平顶山市泰顺达物流园、新华汽车文化数字产业园,用心用情帮助群众和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政务服务“进社区、进园区、进企业、进商圈”工作已经开展7次。

二、聚焦社会治理一件事,打造“智慧城市”新标杆

(一)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常态化运行。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20221228日开馆。一是组建工作专班。组建由188体育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亢根柱任办公室主任的指挥中心工作专班办公室,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邵瑞卿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设4名办公室副主任,综合保障、发展规划、项目组、数据安全、分析研判、指挥大厅等8个工作组,优化进驻人员队伍。研究制订指挥中心管理制度,明确统一考勤、值班管理、安全管理、信息化项目管理等的管理办法,建立统一学习制度,促进指挥中心常态化良性运转。共组织制订38项管理规范,包括13项运行机制、11项规范管理制度、8项应急预案、6项安全责任,汇编成册,指导进驻工作人员规范开展工作。围绕城市管理中心、市域社会治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市民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以实现“一网统管”、“一屏统揽”、“一键通办”、全覆盖监控、全时空预警、全方位服务为目标。目前共进驻18个部门279人,其中指挥大厅常驻座席54个。今年以来,指挥中心接待调研考察活动93批次,支撑各类会议146次,其中市级以上相关调度会议36次。二是持续提升指挥中心基础支撑能力。目前已归集188体育人口数据581.4万条,法人数据428.3万条,汇聚视频累计3.7万路,数据交换量42亿次。按照标准推动重点业务系统统一接入综合指挥调度平台,目前已接通平顶山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等15个业务系统,跨接电子政务外网、水利专线等8类网络,实现系统统一接入、数据统一汇聚,支撑一体联动决策指挥。接通了188体育视频值班系统,实现与12个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视频值班室联通,为开展常态化和应急值班系统调度创造了条件。三是着力推进十智融合统一指挥体系建设。制定《平顶山市智慧城市数据中台大数据管理规范》地方标准,该标准获得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的认可,目前正在审核阶段。印发《188体育明确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化项目市、县(区)建设边界意见》,完成十智融合接入认证标准规范,实现了智慧卫监综合管理平台、急救医疗调度云平台、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智慧城管、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管理平台、互联网+监管、文广旅视频会议调度系统等12个系统平台与综合指挥调度系统的融合,纳入统一指挥体系。同步编制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处理流程,对指挥调度工作实行流程化管理。不断完善民生热线服务平台,实现了民生热线、智慧城管、网格化管理的统一指挥调度,做到数据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统一、网格员统一的有效运行。推动融合通信APPWECOMM)上线运行。当前已完成WECOMM在舞钢、鲁山旅游景点手机端与指挥中心调度测试,可以开展手机端与融合通讯平台对接。除高新区外,188体育11个县(市、区)建立了十智融合的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在24个乡镇(街道)建成六位一体综合指挥中心。

(二)持续推进数据共享与应用。一是用好数据底单指导共享应用。在数据普查基础上,出台《188体育用好政务数据共享“三张清单”加强创新应用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围绕“三张清单”,主动申请使用数据,挖掘数据价值。2023年以来,积极协调金融服务平台省市数据对接、府检联动数据对接、公安户政居住证快速核发系统数据对接、雪亮工程省市系统对接、农商行信贷数据治理需求等,为数据流通共享应用打下基础;协调指导汝州市、市公积金、市公安局等20个部门订阅省、市平台400多项数据资源,产生水电气暖一件事、快速核发居住证等45个应用场景,新代理国、省级目录以及资源50条。坚持数据动态调整梳理,目前平台上已完成事项梳理18719条,共梳理出10788个目录。2023年以来,审核上报500余条数据目录,保持动态调整率100%。截至目前,188体育数据共享接口调用总量由普查前的48.9万次激增到6341万次,增长129倍;库表数据交换总量由普查前的1.16亿次激增到45.04亿次,增长44倍。二是提升数据汇聚及数据质量。通过数据共享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汇聚3.2亿条数据,建成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息、信用、电子证照五大基础库。梳理10个部门、7个县区的581个应用场景、934个省代理资源使用情况,按时完成省数据应用台账工作。起草《188体育建立数据长效更新机制的通知》、《数字驾驶舱数据核查工作通知》、《188体育进一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智慧应用融合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推进系统接入、数据融合,提升数据质量,有效支撑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管理体系。三是加强“河南链”平顶山链试点建设。将“区块链”平台作为城市大脑“一中枢”基础能力,“河南链”平顶山试点工作为“区块链”驱动引擎,为188体育数字经济发展赋能添翼输出动力;成立项目工作专班,广泛开展市场调研,已编制形成188体育河南链平顶山链项目和“四电”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经技术方案评审、财政评审通过后实施;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子项目建设。河南链”平顶山市级链(政务链)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于1120日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计划于1231日前优先完成省试点建设任务工作。四是推进政校合作。河南城建学院政校合作平台平顶山市大数据政务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23年初正式揭牌成立。出台《平顶山市大数据政务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实行政校双领导模式,下设领导小组、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管理部门与研究中心;制定研究中心运行机制,建立科研项目从征集到成果运用与转化的7个环节运行机制,确保政校合作项目科学立项、规范运行、发挥实效。加强城市体检工作沟通合作,为城建学院提供政务数据共享和GIS地图服务,城建学院反馈城市体检数据和3D建模图像,现正在研究技术对接问题。五是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数据汇聚。截至目前,平顶山监管事项总数6708项,录入监管行为事项数6599项,监管事项主项覆盖率98.38%、子项覆盖率97.76%。健全监管工作的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发现风险问题的薄弱环节,188体育风险线索核查率保持在100%。依托平台建设,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注册与录入工作,已录入执法人员14997人,完成188体育执法人员注册工作。

(三)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一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组织印发《平顶山市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项目管理制度》、《188体育明确平顶山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体系信息化支撑平台市、县(市、区)建设边界的通知》、《平顶山市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项目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文件,探索建立“一批示、两评审”“三依托、一共享”的信息化项目管理机制。二是稳步推进数字政府一体化建设。组织省属企业豫信电科集团与188体育签订战略协议,目前正在推进合资公司组建。实现188体育相关部门信息化系统接入综合指挥调度平台的多部门联动和视频会商、综合研判等功能。组织修订188体育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目前已经两轮188体育意见征求,已提交188体育审核。组织编制《平顶山数字政府与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目前已完成意见征求,拟提交188体育研究印发。三是谋划信息产业建设。组织谋划白龟湖科创新城边缘计算项目;推进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及产业链建设,组建工作专班,梳理摸清“一图谱、六清单”。目前有重点企业20家、重点项目17个、重点园区8个、重点短板4个、重点创新平台6个、重点事项4个,现正组织制订188体育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及产业链推进三年行动方案。强化政务云管理,推动信息化项目应上尽上,按照省政务云建设标准积极推进新的政务云建设,目前已累计移动上云信息化系统21个,电信上云信息化系统35个,共涉及单位27家。四是强化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充分利用政务外网运维中心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进行实时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形成“信息化安全周报”。制定安全等级分级处置办法,对低、中风险安全问题,电话通知相关单位及时核实,对高风险安全问题发送安全通报,要求核查、整改、反馈。2023年以来,编制信息化安全周报”41期,转发国家安全预警93 次,发送安全通报26期,处置安全风险62次,确保筑牢日常安全监测防线。出台188体育贯彻落实《河南省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指南(试行)的实施意见(平数政办〔2023〕号)、《2023年平顶山市政务信息安全工作要点》等文件,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学习文件要求,强化政务信息建设安全管理。完成“平顶山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24小时智慧大厅)”“市行政审批中心智慧大厅系统”“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三个已验收信息化系统项目的等保测评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安全检查、攻防演练。2023年以来,接受网络安全调研12次,参与国家、省、市网络安全攻防演练3次,开展安全培训讲座5场。依照相关文件开展涉疫系统及涉疫数据处置,对暂时闲置的涉疫系统下线封存,涉疫数据按照规定分类销毁或定期删除,非必要数据不留存,严防敏感信息外泄。

三、工作存在问题

当前仍存在数据共享难、信息孤岛多的堵点。一是数据归集难。目前,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照库发挥出应有作用,但是,政务数据归集不全、治理不够、质量不高、更新不及时等仍是难点堵点。二是共享复用难。跨部门数据共享需求十分强烈,但在省级数据上还存在相关数据难以协调实施、限制多的问题;法律层面数据的归属权、使用权、共享管理权缺乏明确界定,对电子证照的使用缺乏明确规范,这些法治困境成为跨部门数据共享面临的重要挑战。数据归集整合共享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等诸多特点,提高数据共享、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困难重重,依然任重而道远。

四、下步工作安排

(一)继续加快推进“四电”建设。一是集中精力解决企业侧电子印章的互验互签、互通互认问题,建设电子印章互验互签平台,开放对接符合条件的CA机构、签章厂商。二是坚持应用牵引,稳步推进四电在高频民生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场景应用,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稳扎稳打,务求实效。三是落实好省局免证可办工作部署,在完成省局交办任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可办

(二)继续推进“河南链”平顶山试点工作。“河南链”平顶山市级链(政务链)项目预计在4月底前完成所有项目内容建设并开展试运行,5月底前完成项目验收工作。下一步根据省局相关要求和188体育免证可办工作的推进,有目的性地开展相关数据上链,形成区块链+N个政务服务应用,避免盲目投入,降低成本。最终建设一套能够切实帮助产业发展的具有平顶山特色的区块链产业服务平台。

(三)持续推动“有诉即办”走深走实。深化“有诉即办”,充分发挥“有诉即办”受理窗口功能和作用,完善健全工作机制,规范优化接诉办理,确保接诉响应率、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四)持续提升实体政务大厅“一站式”功能。统筹推进188体育政务服务体系建建设,提升各级政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大厅功能布局,提升大厅的服务能级,规范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服务窗口,规范服务行为。常态化开展188体育政务大厅暗访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查问题督整改,确保暗访工作成为促进大厅建设管理的有力推手,持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五)持续提升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质效。推动各级业务系统、事项、窗口“好差评”全覆盖落实落细,确保实名差评100%按期整改,加强评价数据分析应用,及时发现解决政务服务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六)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建设。紧跟市委、188体育重点工作,坚持服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大局,按照平战结合、服务实战的原则,关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城市事件处置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以推进“十智融合”统一指挥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力争通过9个方面的项目建设,在指挥中心初步搭建期常态化指挥调度信息化支撑体系、应急指挥调度信息化支撑体系、智慧城市公共基础能力信息化支撑体系三大体系,构建起平顶山新型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白龟湖科创信创边缘计算项目建设统筹考虑到188体育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之中,188体育一盘棋统筹考虑,形成集聚效应,助力188体育高质量转型发展。

(七)加强数据共享与融合应用。充分发挥数据中台、各主题库作用,开展数据治理和数据模型应用,向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城市运行、社会治理、数字经济等多个场景输出动力,驱动数字化转型。挖掘数据价值,探索公共数据交易,根据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相关文件要求,推进与豫信电科在公共数据交易方面的探索和发展,结合翼方健数等行业数据经营机构共同挖掘188体育公共数据潜在价值。联合相关监管部门打造数据交易监管保障体系;与院校、科研、律师事务所合作打造数据交易研究院;以“区块链”技术做底层支撑,为数据交易的安全、合规保驾护航。

(八)配合完成全省政务云平台整合。分级制定整合计划,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完成市级信创政务云平台和同城备份中心建设,交付使用并接入“一朵云”综合管理平台;推动存量政务云平台整合退出,与省级中枢平台对接,实行全省云资源统一纳管。

五、下步工作建议

未来我局将继续围绕创建“一证通办”新标杆和打造“智慧城市”新标杆两大目标,以数据为核心,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提速城市治理,符合数字时代的发展需要。建议市委予以关注肯定,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充分考虑,如可将数据共享工作列入市达标评比表彰项目,通过政策激励激发各级各单位参与数据共享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在人员、资金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20241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